(《姑苏晚报》2018-06-01)

因为热爱而勤奋;因为淡泊而奉献。董晨同志是一位有着13年党龄、21年教龄的教师,他的身上处处闪现着党性光辉和教师本色。
从零开始:不断挑战自我
2017年8月,在姑苏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了近10年的董晨接受了一项新的挑战——担任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校长。行业内人士都知道,校长不好当,一所名校校长尤其不好当。百年名校的传承与发展,横亘在董晨的眼前。他到校第一件事便是深入调研,经过一学期的摸底,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开始着手三步大棋。首先,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建设方案,制定出台《学校听课、评课、公开课制度实施意见》《学校“家长开放日”活动实施意见》等十余项制度和实施意见。其次,他聚焦教育质量,实施多项举措,与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合作,实施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实践研究项目。推进“云痕大数据”平台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精准把脉教学。第三,他聚焦教育内核,着力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校有了“龙头课题”《促进学生多元发展“N+课程”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他与全体教师达成共识,对课程进行系统的顶层设计,将原本“课程拼盘”进行解构、重组、耦合,有结构、有逻辑地推进学校课程变革。同时,他带领36名班主任,着眼于学生品格提升的特色资源的开发、共享、利用与建设,《知行课程:从“教学体系”到“成长体系”的开发实施研究》项目入选苏州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
身体力行:做好学校的“领头羊”
13年前,董晨潜心教学研究,在到区教育行政部门工作前,已是苏州市大市学科带头人,探索出“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环境民主化、求知过程探索化、学生发展个性化”的教学新路,形成了自己“自主、互动、高效”的教学特色,积累了依标施教、以学论教,以合作学习促内化的教学经验。如今,他回归教育一线,作为校长的他仍担任学科教学工作,到基层三个月,就在苏州市初教课改活动中示范执教公开课。
在和学校老师交流董校长治校感受时,老师们都有两个“怕”:一是“怕”校长口头禅。“搞个方案吧!”董晨这样的口头禅,正是他着力提高学校管理实效的实招。在他口头禅的影响下,所有的中层干部及教师似乎都形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有金点子,随即就必须出台金点子的“落实方案”。这样执行起来,效率才高。二是“怕”开会。在平直实小,现在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不管是行政会,还是教师专题工作,与会者都会提前得到会议的主题内容而做好相应的发言或是讨论的准备,尤其是一些比较重大的决策性内容。用董校长的话就是:带着头脑来开会。”纸和笔只是一种“被动记录,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研究讨论时就碰撞不出智慧的火花,还会耽误时间,影响效率。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宁愿班子多研究;为了节省老师的时间,宁愿中层多琢磨。这,已经成为平直实小与众不同的风景线。
凭着对教育事业的负责和热爱,董晨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负全部倾注在了他所热爱的事业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旗增艳,也为人生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