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平直实验小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研讨活动
题记:什么样的山峰最好看,远近高低各不同;什么样的河流最动人,缓急曲直尽不同,那什么样的课程最适合学生呢?
2014年11月12日,平直实验小学课程改革经验交流研讨活动在会议室举行,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了活动中。会上,各个学科的分管领导首先就前一阶段学校的教学七认真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馈,在肯定教师工作认真细致的基础之上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有了这样的学科基础,我们才能够大步迈进课程改革。
接着,学校的几位老师纷纷介绍了学校的课程改革。王飞老师交流的《感悟日记之梯,撷生活教育之果》从日记教育出发,探讨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凸显了“学生第一”的教学思想。的确,日记教育是我校传统的特色教育,通过日记这样的个性化作业,使学生用生活来补充文本,用文本来感悟生活,让生活的知识库与学习的知识库互相交融,实现了学科与生活的对话,使课堂充满生活与生命的气息。更是打通了课堂与课外,学校与家庭、社会,学生与教师,书本与实践之间的隔阂。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有所收获。姚圆静老师以《在心里种一株玉兰》为主题,从学校的校花——玉兰入手,讲述了学校对孩子在人文精神方面的培养。各类艺术课程的熏陶,各种阅读、诵读活动,还有学校特色的“三礼四节”都让学生受益匪浅,更让学生,让老师感受到了平直校园文化深厚的底蕴。陆静超老师通过《百年老校编织“中国结”》的案例,从文明礼仪教育出发,结合我校的百年历史,为我们展现了学校一系列的传统教育。比如我校将一个个中国传统节日作为学校文明礼仪养成的重要内容,激发了少年儿童的中华情节;又比如我校结合校训“心平志直”,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为孩子编写了诸如《玉兰经》《新二十四孝》等校本教材,丰富了孩子们的课堂;除此以外,学校更是安排了讲讲先贤成才故事,评评百名孝子,绘绘宫扇玉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刻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单洁云老师站在语文教师的角度,以《阅读 1+1>2》为题,讲述了学校与图书馆的合作为学生带来的精神上的收获。最后,徐玉英校长用《百年芬芳,百花齐放,校外借力,馨香满园——浅谈平直实验小学校外专家助推学校课程改革》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她从课程内容,课程开发,课程的改良和收获三个方面谈了学校目前的课改情况,并指出,课程的改革应该是全课覆盖,全员参与。
正如,美国课程论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说:“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我们要创造的地方。通向它的道路不是人找到的,而是人走出来的。走出这条道路的过程既改变着走出道路的人,又改变着目的地本身。”这就是我们正在努力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