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四月底开展的“师徒开课”活动中,亲身经历了一次难忘的磨课体验。我不得不说,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师父给予的指导是悉心的,最终的收获是丰富的,心中的感触是深刻的。
在接到开课通知后,我就开始着手选课。我的师父杭凤娣老师见我毫无头绪,便指点我可以从“模课”开始,一步一步慢慢来。她先把《鸟语》一课上了一遍,我在听了师父的示范课之后,将整个过程进行整理并写出教案、完成课件。在借班上课的过程中,我尽量模仿着师父的课,依葫芦画瓢地结束了第一次试上。
课后,杭老师告诉我,“模课”仅仅模仿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要做到自己心中有清晰的思路,这样的课才不会支离破碎,教学才有效果。说完,她将此课的流程从头到尾详细地向我讲述了一遍,甚至连环节之间的衔接、总结性语句,都字字斟酌。待杭老师帮我理清思路,天色都已经暗了下来,偌大的办公室也是空空荡荡。
我想,这就是“磨课”的过程吧。
接着,是第二次试上。这次是借杭老师的班级,由于学生已经学过,所以进行得很快。之后,杭老师肯定了我在教学思路方面的改进,但同时也指出,由于没有放手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阅读、朗读,无法让他们真正走进课文,体会文本,只有通过反复的读,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而在理解之后又能更好地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正是由于这一点,才会导致时间过多。随后,杭老师就指出了还应加强理解和朗读的部分,以及还需修改的几个细节。
第二天,我将再一次修改好的教案给师父看。让我惊讶和感动的是,师父看过之后竟然亲自帮我修改教案,还特意用红色醒目的字色标出,让我一目了然。大到知识点的表述,小到过渡语的字词推敲,杭老师都仔细地替我修改。为了我这一堂课,师父花了不少心血,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帮我磨课。
终于到了正式开课这一天,师父鼓励我放松一点,可由于我经验不足,还是有些紧张,出了一些差错。课后,师父告诉我,如果在课前能够对学生的回答做更多的预设,就不会出现慌乱了。
原先,我总以为试上只是让自己做到心中有底。但经过这次从“模课”到“磨课”的过程,通过师父一次又一次的指导,我才发现原来每一次的试上都能发现不同的问题,发现矛盾,发现盲点,当然也不断发现教育教学的规律,不断发现知识特征和知识的美,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这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说,师父帮我磨的仅仅是这一堂课,但教给我的却远远不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