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上午,沧浪区数学研讨组在平直实验小学本部和分部同时进行数学同课异构观摩研讨活动,各校区研讨组、研修班、青培班及新上岗教师参加了观摩,沧浪区教研室相关领导及校负责人都给予了关心与指导。
“同课异构”,即对同一课题,不同教师有不同构想、不同教法,大家在比较中互相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本次活动安排了三年级上册的《周长是多少》和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分别由不同学校的三位老师来上。这次活动的有效开展,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创造性,也展示了每个教师的亮点。在三年级《周长是多少》一课中,沧实小的董芳老师在课堂上高效率地利用课件,使同学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新城一小的许佳妮老师还利用了白板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加深了他们的理解。
高年级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都包含了数学文化的渗透,有的老师把故事作为导入,有的作为结尾延伸,但都试图通过故事体现数学文化,拓展“替换”思想。而整个教学环节,又包含了“策略的教学、策略的体验、策略的提升”几个环节,虽然在处理具体教学环节时,有的老师把回顾作为复习,安排在第一块,有的老师把他作为例1教学后的体验,不管这一环节在哪一环节,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把以往六年中所涉及的无意识的“替换”提升到数学思想的高度,建立“替换”策略。
教师们在备课时都认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应注重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教学的目的不单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数学思维的提升和数学思想的渗透。因此,“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要注重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设计及运用,通过方法的运用、反思和内化促进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在具体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解题的过程、策略的形成,更应关注贯穿于其中的数学思考和思维能力,让策略意识形成于解题的过程中,让数学思考与思维发展渗透在策略形成中
通过三节课的对比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高质量、高标准地达到了预期的活动效果。
沧浪区教研室
平直实验小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