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阵地 > 心理健康 > 正文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根”在家长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05-06 】

注意力不集中,就不可能好好听讲,听不好课,就没有好成绩,发展严重了,就会影响学业。如果再伴有多动、冲动,医生就会告诉家长,这孩子可能患有一种叫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心理疾病,可不是贪玩和淘气的天性所致。

  中国孩子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病率约为3%-13%,目前医学还不完全清楚发病的原因,但研究者普遍认为:环境与教育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有一定影响,如早期智力开发过度、学习负担过重、环境压力过大、带教人教育方法不当等都有可能导致本病。

  首都儿童研究所心理专家王贺茹说,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是家里的焦点,一个孩子身边至少会围着4位家长。被关注度太高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当一个孩子做一件事时,总会有不同的家长给予不同的意见,或者当孩子在做这个家长吩咐的事时,总会有另一位家长让他做另一件事。更有甚者,对于孩子做的一件事,家长们有的会批评,有的则赞同,如此种种,都会让孩子的思维总是处于无所适从当中。

  例如第一种现象,孩子做一件事家长给予不同意见,会使孩子无法对事物形成独立的概念和判断,不知道哪种说服才是对的。

  而第二种现象,也就是孩子做一件事时,家长又吩咐另一件事,会使孩子的思维总是处于切换和跳跃当中,对事物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和持久,容易养成一心二用的习惯:一件事尚未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

  第三种现象,即家长对孩子的评价不同,则造成孩子对事物的认识混乱。难以统一,最终难以形成正确的是非观。

  除了这些,大人常常在孩子玩耍时“寓教于乐”也是不好的。因为孩子玩耍时往往是集中注意力的时候,而大人经常打扰孩子,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力分散,养成一心二用的坏习惯。

  其实要想避免孩子出现注意力障碍,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尤其是在入小学之前,就应杜绝以上现象的发生,不要忽略注意力集中能力和持久性的训练,让孩子养成专心致志的习惯。

  已经出现注意力障碍苗头的孩子,家长可利用假期与共处的机会,在长辈内部达成一致,尽量不在孩子做一件事时打扰他,慢慢地改变教育方式。在游戏中使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对好的行为进行强化。

  孩子是评着感觉过日子的,对他们来说,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因此,家长不要在无意中使孩子的思维茫然找不到方向,可以使用奖赏性条件反射的方法训练他们的注意力和行为。


上一条:家长对孩子说的最好的五句话

下一条: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