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阵地 > 心理健康 > 正文

哪些方法可以用来对付孩子做事有头无尾

【来源: | 发布日期:2019-01-06 】

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的父母都遇到过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的孩子很聪明,但就是做起事来没有耐心——刚开始玩积木不到几分钟,又去玩电子游戏;画画才学几天,就扔下画笔闹着要学钢琴;钢琴买了,老师也请了,他却说弹吉他的哥哥很酷,想学吉他……看着孩子整天漫不经心,做事有头无尾,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的样子,做家长的都会很发愁:如果孩子一直这个样子,将来只能一事无成。

  要改变孩子的这些坏毛病,家长也不要只看问题的表面,还要了解孩子本身所固有的某些特性。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人们集中注意力、抑制冲动的能力跟大脑前额叶的发育有关,而大脑要到20多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这也就是说,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大脑还处在发育阶段,注意力自然比较短。如果小学阶段的孩子读书、写作业二三十分钟后,就起来动一动、做点别的事情,尤其对那些好动的男孩来说,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家长期待孩子可以像大人一样,一两个小时都在专心致志地做作业,孩子会感觉家长强人所难,并且会以更多的小动作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意。

  所以,对待停不下来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能采用强制措施,那样只能让你的孩子或与你对抗、或“消极怠工”、或搞更大的破坏。

  方法一  要求你的孩子每次只做好一件事情

  孩子往往有很多作业要做,如果孩子做着语文作业还想着那道解不开的数学题、画着画还想着他的手工小制作……那么,孩子不但什么事情也做不好,而且还会养成三心二意的坏毛病。

  孩子学习、做事情最大的“敌人”就是注意力涣散。因此,家长要告诉孩子,不管面临多少的任务,要想做得好,最聪明的做法就是:每次只想、只做一件事情。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为了让孩子养成专注的好习惯,家长可以故意给孩子很多任务,让他去完成,然后再他做得一塌糊涂的情况下,再告诉他,每次专注地做好一件事情才是捷径。这样,孩子就能深刻体会到专注的重要性了。

  方法二  帮助孩子把活动变得更有趣,更富有吸引力

      儿童的耐心也需要某些方法来培养,这些方法都很简单,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可以采用。

  例如,孩子对画画挺感兴趣,可总是没耐心画完一副完整的画。有一天,他只在纸上画了几棵小树,就跑去让爸爸跟他做游戏。爸爸看了看孩子的画,提议和孩子来个“画森林”比赛,看谁先在纸上画满小树,画成一片美丽的森林。孩子立刻高兴地拿起了画笔,专心致至地埋头画起来。

  又例如,孩子正在用积木搭一个大轮船,刚搭了一半,又去玩桌上的一只小塑料瓶。妈妈看见了,知道他又没耐心搭积木了,于是对孩子说:“你看这只小瓶子像不像一只烟囱?我们把轮船搭好,然后把它放在轮船上做烟囱吧。”于是,孩子回到积木游戏上来,直到一艘漂亮的大轮船被他“建造”起来,才跑出去跟小朋友玩。

  这两个例子表明,当孩子没有耐心做完一件事时,家长应该巧妙地设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回原来的活动上,并且帮助孩子把活动变得更有趣,更富有吸引力。

  方法三  不要剥夺孩子玩的时间

  小笙刚上小学一年级,爸爸对他的管教却很严。由于一年级的功课较少,而且很简单,所以小笙的作业总是做得很快,也不怎么出错。

  可是,爸爸却不这么想。每当小笙做完作业要出去玩的时候,总被爸爸一把抓住:“又要去玩了!作业做完了没有?”爸爸严厉的训斥让小笙很生气,他大声地叫道:“当然做完了,不信你看!” 小笙把自己作业递给了爸爸,但是爸爸并不看,他拿起作业本对小笙说:“这么多题目你就做完了?肯定会有许多错误,你好好检查一遍,半小时后再给我检查!”

  于是,小笙每天玩的时间就这样被剥夺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当他们的天性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是不可能专注地做其他事情的。因此,家长不能剥夺孩子玩的时间,否则孩子慢慢地就学会了有意拖延时间,明明半个小时能够完成的功课,非要花一个半小时甚至更长时间,这对孩子的学习以及习惯的培养都是很不利的。


上一条:让孩子受益一生的九个习惯

下一条:让孩子保守只属于他自己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