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全校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塑造我校良好的师德风范,维护教师良好形象,坚决治理好在职教师校外有偿补课问题,落实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等文件要求,制定本措施。
一、工作目标
坚持师德为先,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围绕在职教师有偿补课问题,建立“精准治理、疏堵结合”的长效机制,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加强教学管理,引导教师自觉抵制有偿补课行为,塑造良好师德师风。
二、工作内容
主要治理在职教师以学生为对象,以学科教学为内容,在双休日、节假日和其它课余时间在校外进行的教学、辅导和受托代管并获取利益的行为。
1.将正常教学时间内应教授的教学内容留到有偿补课活动中进行,并以此吸引、强迫学生参加其组织的有偿补课的;
2.在职教师在本人住房、租借房屋、学生家中等场所对学生进行有偿补课的;
3.利用职务之便相互介绍补课生源、动员或变相动员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补习,或为校外培训机构提供学生信息的;
4.因学生不参加其组织或介绍的有偿补课而不公正对待学生的;
5.有其它有偿补课行为的。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治理责任机制
1.建立责任传导机制和承诺公示制度。每学年度,校长与中层干部、年级组长、班主任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出拒绝有偿补课书面承诺,保证认真执行教学“七认真”,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并在公开栏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2.实施工作督查制度。学校教导处通过学生访谈、问卷调查方式,重点紧盯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等时间节点,对教师开展抽查,了解和掌握可能存在的问题线索。
3.建立自查自纠制度。采取个人自查、内部互查等形式,认真查找教师违反教学“七认真”行为和从事或参与各种形式的有偿补课行为,尤其对无教案上课、上课不讲有偿补课讲等行为认真查找,准确掌握教学“七认真”落实情况和以往有无参与或从事有偿补课的教师。
(二)加强管理疏浚源头
1.聚焦课堂提升质量。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行为,细化“教学七认真”要求,加大教学质量监控力度,完善听课、评课制度。坚决整治课上不讲课后讲、课上泛讲课下精讲、强迫学生参加培训机构、收费形式变形隐身等行为。
2.实施课后服务制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家长需要,提供课后延时服务,满足学生、家长需求。
3.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弘扬高尚师德,积极宣传和评选优秀教师活动,树立教师爱生敬业、潜心育人的“风向标”。
4.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和定期通报制度,充分发挥师德规范的示范作用和反面典型案例的警示作用,促进教师自觉规范职业行为。
5.实施“家校共育”。通过召开家长会、宣传栏、公示栏、微信公众号、网络等方式,广泛宣传在职教师有偿补课专项整治活动,引导学生及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确保有偿补课整治活动顺利开展。
(三)构建立体监督体系
拓宽线索举报渠道。开通校长信箱,设置举报箱、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邮箱,保障举报渠道畅通,自觉接受家长和社会共同监督。对有明确线索的投诉、举报,及时检查并公开处理结果,接受社会监督。
(四)追究责任强化震慑
1.健全惩处制度。在职教师是否参与校外有偿补课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经调查核实的,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和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进行处理。
2.坚持执纪问责。对社会反映的有偿补课行为一查到底,有效受理的投诉100%调查核实,及时向举报人反馈调查结果,并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和回复。
3.坚持“一案双查”。严肃处理违规教师,党员教师违纪给予党纪处分。
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强化教育,纠建并举,综合治理,把集中整治与长期监管结合起来,切实提升社会、家长、学生的满意度,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