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务公开 > 通知公告 > 校务通知 > 正文

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善雅”教育文化建设纲要(试行)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12-12 】

学校文化是学校生命和灵魂的集中体现,是托举学校前进的动力。它沉淀着学校的精神内核和学术传统,凝聚着学校的办学力量和办学追求。它是一所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彰显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师生员工的灵魂和基础,是学校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教育品质,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和成就教师的人生价值。

基于此,我们把“文化立校”作为学校发展的基本战略,结合学校文化发展的具体实际,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稳步实施,切实提高学校未来一阶段的文化软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我们制订基于学校发展规划需要的善雅”教育文化建设纲要。

一、文化积淀

现实基础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根基和生长点,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尊重学校发展的历史,分析和把握适应新时期学校发展需要的文化元素,明晰学校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未来走向,形成学校文化建设体系。

1.深厚的历史底蕴。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创办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初名简易模范识字学塾第三塾,后改名为长洲县第三初等小学堂。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具有优良办学传统和独特文化品质的百年老校。

2.优良的办学传统。百年平直,在沉淀中谋发展。建校至今,秉承先贤白居易“平易、尚实、淡薄”遗风,一如既往地继承创办人孔昭晋老先生求学求真务实的风骨,以校训“心平志直”四字凝练表达尊重传统,不忘文化之根,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与育人追求。平直师生谨记“做文章前先做人”的先哲理想,读书立志,心存高远,立身、立校。迨至新中国成立,万象更新。教育主张不教之教,教育方针深入人心。洎乎改革开放,学校凝聚精心擘画,构筑“真、善、美”课堂。立名师,着项目,推课程,保基础,提质量,筑特色,获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校”。倡公平,重内涵,强队伍,优资源,全面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任重道远,尽得莘莘学子以育之;言传身教,践行素质教育而念茲。文脉传承与开拓创新相生相成;海纳百川与办学特色相辅相融。儒家文化之“儒、廉、孝”共汇在当下的机遇与挑战中,共生在现今的包容与追求中。

3.不懈的学术追求。一百多年间,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几更其名。百年风雨浸润流岚岁月,积淀下沉沉履步;百年峥嵘穿透纯净书声,抒写出精彩华章。学校始终恪守求学求真务实的信念,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代一代平直人,敬业乐教,敏学好求,青蓝相接,弦歌不断,以博爱照亮生命,用智慧启迪心灵。学子有为奋发,五湖四海,宏图大展:有潘厚任、沈八中等在科学领域业绩斐然的研究工程师;有蒋雄达、金海鸥、顾小杰等艺术家;有陈倩、宋珂、糜彤、沈旦、朱轶等运动员。尽管他们的领域不同,但都是“一颗赤子心,满腔爱国情”。

学校秉百年之绩,承先贤之德,追历史潮流,领时代风骚。学校对学生体质的重视有着良好传统。1982年学校就被江苏省教委、体委共同命名为“游泳传统项目学校”,成为全市第一所体教结合的学校。1987年,“苏州市游泳业余运动学校”、“苏州市女子体操运动学校”在学校挂牌,标志着我校逐渐成为苏州市体育运动健儿成长的摇篮,正担负着培养体育拔尖人才的重任。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代表姑苏区参加苏州市小学生游泳比赛,19次获团体冠军,先后向国家、省、市输送运动员四百多名。多年的积淀,学校游泳特色逐渐明晰。

4.创新的工作方式。学校溯源学校历史,追寻精神坐标,凝炼校训表达,根植教育命脉。我们把学校的各项工作纳入文化建设的范畴,将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作为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在人人参与中建设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人人享用学校文化。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我们精心打造学校节日,组织开展阅读语节、体育节、艺术节、阅读节、科技节、数智节、英语节六个主题月节。学校“三礼”主题文化活动“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贯穿每一个学生六年成长。“四节”传统教育活动“百孝节”“昭忠节”“腊八节”“消寒节”,贯穿每一名学生一年四季成长。每一个节日,都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节点,学校系统化、整体化地为学生构建起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同时,基于学生多元发展的校本课程根植学校办学文化和特色,立足学生发展诉求。课程从建构开发到实施将始终坚持学生立场的价值导向,以满足每位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为根本和价值追求。以“励动”“智动”“慧动”“韵动”“律动”五动并重,动手动脑、动口动心动悟,培育学生国家情怀、引导学生崇德博学、培养学生砺志尚实、拓展学生审美雅趣、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学生实践创新,实现生命体验的真实生动和不断深化。

5.良好的社会声誉。在一代代平直人的薪火相传和不懈努力下,学校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先后荣获全国NOC(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育创新实验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体育特色项目学校、江苏省书香校园、苏州市文明校园、苏州市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先进学校、苏州市学校体卫艺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百年老校,承载着苏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珍贵的教育遗产,更是姑苏百年教育的一个缩影。百年老校从创办之初就浸润于江南文化之中,无疑是这段典雅章回的重要叙述者、书写者。当下,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厘清思路管理引路扎实办学桃李芬芳成为立德树人、化育民风、德行示范之地。

二、文化根脉

1.区位文化。苏州市姑苏区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景观而别具特色,是全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区内有虎丘、留园、拙政园等国家5A级景区,平江路、山塘街2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沧浪亭、狮子林等8处园林和大运河5个核心点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74处,古桥、古井等古构筑物790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2项。这里昆曲、评弹、书画、民间工艺等方面的专家集聚,是苏州历史最为悠久、人文积淀最为深厚的中心城区。千年古城,“核”在姑苏。先辈把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交给了苏州,现在又交给了姑苏区。姑苏区的重要责任是力争把一个更加完美的历史文化名城交给我们的后代,而姑苏教育的重要责任则是努力培养能更好地保护、传承、发扬好地方文化的下一代。

2.校园文化。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作为姑苏教育版图上的“苏式学校”之一,北靠子成乐益,南望乌鹊沧浪,西拥文庙府学,东邻东吴博习。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植根地方文化,始终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在传承中发展创新”,形成了“以体育、艺术教育见长,学生素质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百年风雨历程,百年文化传承,成就了学校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态样貌。

3.文化愿景。2004年11月,苏州获评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并摘取含金量最高的“年度城市”大奖。评选委员会给出了这样的评语:“一座东方水城让世界读了2500年……她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她用双面刺绣的绝活,实现了东西方的对接。”

古典园林、苏绣是苏城的名片。李政道先生这样评苏绣:“以科学的观点,一根线就能够表达三维空间,而苏绣就是用一根根线,以艺术形式,表达时间与空间。苏绣创新,能生万象。”

苏州的学校正如双面绣,传神入化又创新万象地延传着中华优秀的文化精神和教育品性,处处呈现出吴地文化濡染浸润的印记。借用双面绣绝活,可以绣出如下特点:一面是探索实现教育的民主和普及的大众化之路,一面是满足品牌教育需求的精品教育选择;一面是教学过程中的精益求精,一面是教育改革上的高潮迭起;一面是柔一面是刚;一面是乡土的一面是世界的。苏州学校的文化具有“双面绣”的特点,它不仅尚德,而且求真;不仅精致,而且质朴;不仅智勇,而且开放。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是帮助学校坚守崇高、实现教育梦想的需要,必须用文化的自觉,努力打造群星璀璨的学校文化景观。通过开展“文化植根”“文化塑形”“文化育人”“文化强师”“文化立品”等方面的行动实践研究,在“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育人,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用“立德树人”的一根针,穿引课程育人的五彩线,打造“德、智、文、艺、健”个性飞扬的箬竹学社,秉持“绣花”精神,精细科学“施针”,绣出名城姑苏一面独有的“善雅教育”双面绣。它一面是“善”,培育拥有国际视野的“善德、善智、善文”的当代少年;它的另一面是“雅”,培育传承千年姑苏文化精神品格,拥有家国情怀的“艺雅、健雅”的姑苏学子。学校将全方位、多渠道、精细化地优化办学的每一个环节,突破现有办学中“文化建设鲜明性有待彰显”“特色课程体系有待完善”“文化体系建构严密性有待加强”等瓶颈,让学校环境、教育行为的细微之处浸润文化精神、凝练生命精华。从认知、情感、意志等角度培养学生的崇文尚德、睿智创新,努力建设“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育人,学校和谐发展”的平直校园。

三、文化策略

1.文化植根,打造鲜活的善雅校园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扎根姑苏地域文化,文脉传承与开拓创新相生相成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交融,海纳百川与办学特色相辅相融的善雅校园”。以创建省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等为目标和抓手,努力形成秉承传统、蕴涵特色、彰显优势且师生、家长、社会认可的“善雅教育”文化表达,深入挖掘其可供展示的“文化名片”、绵延不绝的“文化基因”、师生言行的“文化模式”,使学校能够真正彰显文化特色,成就教育品牌与口碑。

1)精神文化立足《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文化建设纲要》整体推进以三风、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育人目标等为核心的学校精神文化的顶层设计,进一步规范学校及建筑名称、形象色系、字体设计以及校徽、校歌、卡通形象等文化标识,制作学校善雅教育形象片,加强学校文创用品开发,进一步凝练和丰富学校精神文化内涵。

2)制度文化修订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章程》,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制度文化体系,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定期整理《治慧平直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管理手册》。强化规章制度执行,形成“党建引领、校长负责、教师治学、家长参与”的现代学校治理制度。加强《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文化建设纲要》的解读与宣传,营造氛围,进一步提高学校成员对雅教育”的认同感和理解力。将刚性执行与柔性管理相结合,约束与激励相结合,以提升《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文化建设纲要》实施的实效。

3行为文化着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公德意识和高雅情趣,规范公共行为。引导师生围绕课程育人,依托社团开展丰富多彩、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构建班级价值系统,使各班独具特色的愿景、规约、班等在悦活大课间让校园洒满阳光善雅教育的体系中生根发芽,百花齐放。开展雅教师”“雅少年”“雅班级”“雅家长”“雅社团”等评选,利用大数据和自媒体平台进一步发挥现代文化媒体的育人作用。

4物质文化在尊重校园基础设施现状的基础上,按照"总体策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原则和学校形象识别系统,进行校园整体规划和设计,制定《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规划及设计方案》,打造一批具有清新典雅风格、充满人文科学精神的文化场地、课程基地,从长远的眼光和文化建设的高度实施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物质文化的功能和品位。

5学术文化鼓励教师团队参与多层面学术研究与文化创新,多途径加强教育”学术交流,加强文化特色类教科研课题研究,组建研究核心团队,培育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的培训学习、观摩交流,进一步加强“教育”文化研究力的可持续提升。

2.文化育人,建构多元善雅课程在新的形势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学校对课程内容、教与学方式、教师队伍建设这些领域进行改革,重在提升学校实践转化力。立足“五育”并举,聚焦“九个坚持”和“六个下功夫”,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学校要真正实现“文化立校,课程育人”,一方面要做好学校文化与课程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依据校情融会贯通,通过校本化使文化生根,课程开花。

善雅课程”基于平直实小省实验小学的定位,在学校致力于把学生视为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学校课程哲学,以优化后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基础开发校本课程体系,以“主题”统整不同学科、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尝试将国家课程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课程学科属性,学习规律,及可以迁移的方法整合为五大领域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目标指引下,学校倚重地域文化,迎合时代气息,坚持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学校课程哲学,倾力校本课题体系的建设与落实:坚守国家课程,夯实传统文化教育基础,从而实施的课程变革。

1明晰课程建设指导思想。在认真调研校情、学情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学习与文献研究,统一思想,一致认为平直实小课程体系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综合发展及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聚焦于有利于培养优秀创新人才的善雅课程”,形成具有平直特色的教育品牌。

2开发与研究校本课程建设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善雅课程分为五个方面,分别为:关于学生多元发展及校本课程的文献研究;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目标体系的研究;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校本课程实施路径的研究;校本课程评价方式的研究。这五个方面的研究即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

一是关于学生多元发展的善雅课程”文献研究进行有关多元智能、多元发展、校本课程、国家课程等内容的研究,通过阅读和学习相关文献综述,对多元发展的善雅课程”建设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形成了初步的“善雅课程”研究思路。

二是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目标体系的研究。将多元发展的目标体系立足于学校文化建设,立足学生发展诉求。学生多元发展的“善雅课程”从建构开发到实施将始终坚持学生立场的价值导向,以满足每位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为根本和价值追求,以促进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心、动悟,“五动”并重的多元化发展为最高目标。学校以启迪智慧、丰富生活、发展个性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基于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善雅课程实施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国家情怀、引导学生的崇德博学、培养学生的砺志尚实、拓展学生的审美雅趣、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将课程的具体目标分解到每一门课程中,课程目标建设的重点在于课程具体特殊目标。

三是基于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善雅课程”开发与研究在开发善雅之前,就课程内容进行了梳理与研究。梳理的过程从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排列到课程内容的组织,再从国家课程的实施到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最终形成了初级的善雅课程体系,如下图:

善雅课程体系以“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育人;学校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启迪智慧、丰富生活、发展个性作为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进行了课程结构的梳理和建构。将国家课程的内容,实施的时间及效果进行充分调研,在对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前提下,针对教师、学生及家长的不同需求结合本校实际校情、学情及师资力量进行了善雅课程体系的构建。从善雅课程的实施内容,实施的方式及实施的时间进行了充分的思考与研究,构建了善雅课程体系的雏形。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善雅课程分为:校本通识课程,校本选修课程,节点课程,主题课程及实践课程。善雅课程体系仅仅围绕国家课程这条经线,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打造课程纬线,打通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壁垒,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将各学科以课程链的方式进行链接,符合学生思维的螺旋认知原理,弥补了国家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断层,有利于学科教学的统整,有利于形成学校自身的教学特色。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善雅通识课程以《平直觅踪》为主要教学内容,引领学生了解平直小学的百年文化底蕴,为学生的平直认同感打下深深地烙印,让学生以成为优秀的平直学子而自豪。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善雅选修课程体系将课程研究整合为五大领域,分别是:品格与社会类、数学与科技类、语言与人文类、艺术与审美类、体育与健康类。善雅课程的内容以五大领域作为基本框架。每一领域都有相应的课程内容,围绕研究目标找到相对应的国家课程,以国家课程为核心,紧紧围绕国家课程标准开发和延伸出适合我校的特色化校本课程。在善雅课程内容的建构过程中,始终紧扣“结构系统”“丰富多元”“自主个性”“校本特色”的宗旨进行开发与设计。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善雅节点课程将国家课程与校本选修课程进行整合,以主题化、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进行统整,采用发现与激励评价与综合展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过程性记录,以争章的形式激励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六大节点课程分别依托学校“科技节”、“体育节”、“数智节”、“双语节”、“艺术节”、“阅读节”这些“主题活动节”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与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动心、动悟中,不断发展个性特长、提高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实践创新、提升综合能力及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善雅主题课程发扬百年平直的传统文化教育,平直实小传统文化教育不局限于课堂教学,学校积极拓展学生获取传统文化的空间,多渠道、多方位让平直学子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学校“三礼”主题文化活动“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贯穿每一个学生六年成长。“四节”传统教育活动“百孝节”、“昭忠节”、“腊八节”、“消寒节”,贯穿每一名学生一年四季成长。每一个传统的节日,都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节点,系统化、整体化地为学生构建起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

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善雅实践课程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延伸学校之外。家庭教育实践课程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秉承平直儒家文化之“儒、廉、孝”之风,孕育平直学子家国情怀,提升道德素养。社会实践课程中学校延伸假期苏式传统糕点工坊制作等“非遗”项目体验类活动,拓展实践,倾力孩子能力的潜意识培育;学校毗邻苏州市图书馆、文庙碑刻博物馆、沧浪亭五百名贤聚居之所、苏州教育博物馆等文化圣地,借助优势地理位置,及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充分考虑地域资源利用的必然选择,为平直学子走出校园,奉献社会提供实践场所与基地。在活用周边资源中汲取教育养分,拔节生命成长。

四是善雅课程”实施路径的研究善雅课程体系初步构建后,依据我校师资力量及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基于学校、学生及家长的不同需求学校进行了学习材料的开发与研究。对应善雅课程的不同课型,主要就善雅通识课程、善雅选修课程进行了材料的编撰。针对善雅节点课程、善雅主题课程及善雅实践课程,主要由德育处、大队部等部门制定主题式、项目化的实施方案,结合不同年段不同培养需求进行项目化学习。

经过努力,学校依据不同学科需求,在完成国家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国家课程进行了有益补充。课程实施的方式分为线上、线下教学,课内、课外教学,自主与选修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国家课程教学的碎片化时间及课后学生的社团活动时间以及课外综合实践活动时间进行善雅课程的学习与研究。

五是善雅课程”评价方式的研究学校应用于大数据平台,结合相关教育理论,构建了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模型。学校尝试建立创新素养教育的多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方式促进教师形成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素养的教学观念与价值取向,提升学科课堂教学的智慧含量与有效性。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和“学业水平”七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基于大数据系统分析,从主观评价转向精准的数字化客观评价,实时反馈动态评价;帮助学生记录成长性足迹,也帮助教师记录教学发展轨迹,相互促进和谐师生关系;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到教育中,多了解孩子学习、生活情况、学习正确的指导方式,实现学生家长共同进步;应用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实践中去体验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构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多方面全面发展。

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努力践行“心平志直”为核心的“苏式课堂”,聚焦给予学生真、善、美的“苏式课堂”,打造“以人为本、师生互动、尊重差异、教为不教”的课堂教学新愿景。建立集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面授与自主、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多维、立体课堂。课堂、校内的学习,基于学情优化开发善雅课程,使学生学习应用知识、培养能力等得到创新,催生随时随地移动学习,促进寓教于乐的学习;课外、校外,推行实践类第二课堂,为学生用活知识、认知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保障。在立体课堂的模式中,各学科都演绎着不一样的风采。一样的是都实现了从灌输到互动,让学习更自主;从被动到灵活,让学习更有效;从平面到立体,让课堂效率更高。平直校园是充满着“真”、洋溢着“善”、体验着“美”的校园,是以探索个性化表达为己任、以高品质教育效果为归宿的校园。

3.文化塑形,呈真善美课堂课堂,学生励志勤学的理想之地;课堂,学生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课堂,教师传道授业的应然场所;课堂,教师专业发展的展现舞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生命之旅,是教师生命价值的存在方式,打造高质量的课堂是教师的职业追求。以雅课程”为基础,致力于打造“以人为本、师生互动、尊重差异、教为不教”的课堂教学新愿景。

1)课堂”:求真的课堂“真”既是指符合教与学的规律,又指教学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我看来,任何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教学理论。“真课堂”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教学范式,是对课堂教学内在秩序的发现和重构: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确定学生立场;遵从学科的学习规律,彰显学科特质;遵照教学的科学规律,课堂教学的本质。我校基于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善雅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世界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与世界的开放联系中不断拓展思路,开阔视野,创生意义。

2)课堂”:向善的课堂“善”的标准就是教师要观察自己的教学能否对学生的长远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课堂教学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起多少作用;教师是采用强制、压迫性的方式,还是让学生能够认可、接受的方式;是以居高临下的方式还是以平等的方式;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是否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在组织教学过程时,是否允许学生打断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持不同意见者”,甚至允许学生可以对教师的理解甚至教材的观点保留意见,等等。在“善雅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发现学生的特长,激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促进学生人人展示特长,人人找到自我,人人具有自信。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以爱心培育学生的爱心,教育学生做人,做一个高尚的人,热爱民族和家乡文化的人。

3)课堂”:呈美的课堂呈美的课堂,既课堂上的所有因素都能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融洽的课堂气氛、精美的课堂语言、愉悦的师生关系、舒适的课堂环境……由此可见,如果我们在课堂分析讨论问题时将苏式文化钟灵毓秀的婉约意蕴与锐意进取的现代追求渗透到教学与管理中,那么你的课堂一定具备美的标准。就如叶圣陶所言:如果能给小朋友布置个极具适当的环境,自己却忘记了自己是教师,而且使小朋友也忘记了我是个教师,只觉得我是他们的环境之中的唯一同情、互助的伴侣,那就符合了美的客观性的要求。而我们的课堂不仅给学生以客观上美的感受,更要让学生具有创造美的能力。空手道、游泳、诗词阅读、楹联书法、英语绘本品阅、衍纸、纸浮雕、虎头鞋、昆曲赏析等课程的拓展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人人铺盖上个性发展的底色,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审美能力,形成精神上的归属感和良好的人格修养,确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师生互动、尊重差异、教为不教的课堂,是摒弃“以师为本”“填鸭式灌输”“‘工业化’模式”的“课堂”,是充满着“真”、洋溢着“善”、体验着“美”的课堂,是以探索课堂个性化表达为己任、以高品质教学效果为归宿、从而推进百年平直的课堂转型、促进学校发展的课堂。

4.文化立品,培育全人的“善雅少年”。苏州文化如水般灵动、轻柔、飘逸给了姑苏学子慧心和灵气。培养善德、善智、善文、艺雅、健雅”的“善雅少年”这一目标,是立足于姑苏区深厚的“苏式文化”底蕴,面向学生未来发展的,是一种既重视知识积累,又统摄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强调学生内涵发展的完整教育。

“善德”即具有良好的品德,坚强的意志,奋进的精神。

“善智”即具有创新的思维,实践的能力,前瞻的视角。

“善文”即具有阅读的热情,悦纳的交流,美好的追求。

“艺雅”即具有健康的爱好,高雅的审美,塑美的技艺。

“健雅”即具有强健的体格,健康的生活,平和的心态。

5.文化强师,练就多能的“善雅教师”。要使教师成为学校文化的参与者、思考者,需要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的引领以及教学实践的结合。要动员每一名教师参与“善雅教育”文化建构,使其从认识、认同到践行、创造,将生成学校特色文化的过程变为深化师本革命、促进“善雅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1)提升师资结构,促进队伍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谋划及实施者,教师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校内自有的师资专业不对口,兼职居多。校外聘请的师资任教不稳定,短期居多。为确保有一支相对稳定、尽职专业的教师队伍,学校一要精心挑选有特长的教师担任特色社团活动的辅导教师,充分发挥学校教师的主体作用;二要挖掘家长中的专业人才,聘请他们担任特色社团活动的辅导工作;三要积极争取相关专业部门、机构的支持和协助,聘请专家、民间艺人、社会志愿者担任兼职辅导员四要探索特色课程购买服务,聘请有资质的、符合规范办学要求的专业机构参与学校特色课程、社团的日常实施与竞赛活动。

2提升资源利用,促进课程开发。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具有极大的智慧潜能,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宝库。教师不仅决定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运用,是素材性课程资源的载体,并且开发利用校内课程资源时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潜能,使各种校内课程资源在教师的作用下被充分地利用。

3提升培训质效,促进科学实施。应坚持“以校为本”,树立“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理念。采用“实施前的集中强化培训”和“过程中的边学习边提高”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集中强化培训主要是让教师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一些基本要点。过程中的培训,要有计划地制定学习和研讨活动,随时解决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做到成熟一步,实施一步。

四、文化符号

学校办学理念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育人,学校和谐发展

学生培养目标:善德、善智、善文、艺雅、健雅

校训:心平志直

心平此心平静如流水,放眼高空看过云。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在求知的过程中都当追求朴素的情怀,拥有平和的心境,胜不骄而败不馁,求真、求实。志直居身不使白玉玷,洁志直与青云齐。学校的每一位师生在求学问时都当明了“做文章前先做人”的道理,读书立志,心存高远,立身、立校。心平志直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品位,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教育的宣言。大道至简,保持心境的平和与宁静,平常心待之世俗名利:教师们不功利不冒进,务实教育精进研究,给自己给学生的长足发展铺好每一块基石;学生们不好高不骛远,勤恳学习志向高,为小我大我的不断进步积聚更多能量。

校风:崇德、合作、博学、创新

崇德:崇尚人类文明中一切美好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三礼”教育、感恩活动、学校文化系列活动等,让学生真正在学校的教育中成长起来,学习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道德规范,养成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并彻底内化为自身素质。教师追求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严谨笃学的为人之道和为师之德,将爱岗爱生作为基本准则。

合作:提倡团队精神。只有愉快地与人合作,只有善于团结协作,大家才能扬长避短,在精神上、思想上形成无穷的合力,从而形成一支步调一致,团结一心,追求卓越的高素质团队。这样的合作在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之间构建起了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也使得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在平直实验小学这一所百年老校中顺利地实施。

博学:平直实验小学一直非常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努力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在更多的方面有所涉猎。游泳、绢宫扇、虎头鞋、剪纸等特色课程的开设,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学到更多的知识。传统的经验要学,现代的技术要学,基本功要练,教学特色要寻找……一个博学的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均衡的教育。

创新:利用已有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东西的一种手段。只有创新才能进取。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创新意识,使认识和行动更符合事物的规律。教师创新教法,学校要的是创新的管理和教育,培养的是未来的创新人才。它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倡导全校师生都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要刻苦学习知识,还要尽可能地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并不断创造新的知识。

教风:创新、求实、团结、进取

创新: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前进的动力。创新是学校教师和学生不断取得进步的灵魂。教育教学中会遇到很多瓶颈,墨守陈规并不能够使我们顺利解决它们,只有根据自身的特点,吸收新的教育教学手段,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形式和教育教学特色,才能够使教师们有新的突破,实现个人发展,乃至终生发展。

求实:我们积极提倡的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全校教师应该具备的品格。教学就是一件实事,来不得半点虚假。向四十分钟的课堂要效益,上好每一堂常态课,按学生的实际需要布置作业,不搞形式主义,不虚张浮夸,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学懂、学会。

团结: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团结是学校稳定发展的前提,是工作取得成绩的根本,是不断前进的动力。这样的团结不仅仅是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团结,更是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团结合作。只靠学校和教师的力量来进行教育是单薄的,只有将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整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才能真正将教育做到实处。

进取:时代在进步,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也应该进步。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具有进取精神,奋勇前进,矢志进取,敢于争先,自强不息,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不断汲取新的教育教学知识养料,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更新,实现自我超越。一个锐意进取的教师团队,才能达成教育教学的新突破,才能保证优质教育的顺利推动。

学风:自主、创新、求实、进取

自主:希望学生具有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不依赖于别人的学习态度。具备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控制学习过程,以及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掌握主动权,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学习需求,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并且依照自己的学习能力进行最为恰当的安排,可以说是最为均衡、优质的学习状态。

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科学。没有创新就没有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跨越。没有创新就没有现代化。从小就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将对国家的发展和兴旺起所无法估量的作用。

求实:即老老实实学做人,踏踏实实学本领。学生踏踏实实认真学习,脚踏实地而不弄虚作假,实事求是而不随波逐流。写好每一个字,上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件事。

进取: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它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为自己设立新的目标,激励学生为了自己的目标而不断努力。这里的进取,并不是为学生设立同一个目标,而是一个更合适更妥当的目标,一个通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并且能够在目标实现后,很快确立新一轮的努力方向,永不止步。

学校校徽

校徽整体呈正圆形,体现了学校的和谐、团结发展。喻示着我校是一个具有极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集体。蓝色圆环,代表自由宽广昭示团结、和谐、完美的人本思想。上方半圆为学校校名的汉字书写,下方为学校英文书写。圆环内校名开头字母“P”和“Z”变形组合而成,寓意我校的学生,扎根于知识的海洋里,茁壮的成长。也暗寓学校办学特色项目游泳

校庆日:12月20日

实施措施

为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纲要的落实,使纲要中的学校理念、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等得以具体实施,必须提出具体的保障措施和行动计划。

1.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管理者和师生代表为组员的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实行校长总负责、副组长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出台相关文件和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建立学校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确保学校文化建设有足够的经费保障。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需要经费投入的工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使每年投入学校文化建设的经费占到学校总支出的一定比例。经费主要用于学校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校园文化的改造以及各种文化项目工程的打造。

3.借助相关专家的力量,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专业引领。邀请专家指导学校文化建设纲要的实施。在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对涉及到校园规划、校徽、校服等方面的内容邀请相关专家进行指导,努力提高文化建设的品位。

4.形成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共同体,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推进提供决策咨询。学校文化研究不仅要对学校文化历史进行全面梳理、总结,而且还要通过讲座、研讨、沙龙等多种形式定期讨论学校文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文化建设后期,还要对文化建设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反思,提炼优秀经验,反思存在问题,明确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等。

5.借助媒体对学校文化品牌进行宣传,营造学校文化建设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借助媒体平台,发挥宣传作用,使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目的、内容和取得的成绩能被广大相关者所认识,并对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支持。

6.制定学校文化建设路线图,明确各阶段的具体任务。第一阶段,主要对学校历史与现实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基点。同时,在专家的指导下,研制出学校文化建设纲要初稿。第二阶段,组织教师代表对学校文化建设纲要进行专题研讨,根据教师提出的意见对文化建设纲要进行修改、完善。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纲要的宣传,使全体教师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等,从而为纲要的实施争取校内力量的帮助与支持。第三阶段,根据文化建设纲要精神,落实纲要中的目标、任务,对纲要中提出的重点工程进行全面实施。第四阶段,对学校文化建设纲要基本理念和实施情况进行校外宣传,让社区、家长和教育行政等部门对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有更多的了解。第五阶段,组织专家等相关人士对学校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论证,总结经验、反思问题、促进发展。

 


上一条: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告家长书

下一条:重要通知 2022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满意度调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