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项目建设 > 正文

换个坐标看教育:信息化时代如何改变学校教育评价?——在“用大数据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校长论坛上的发言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1-02 】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下午好:

根据会议安排,第五组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大数据应用案例解析”主题进行讨论交流,现我就“信息化时代如何改变学校教育评价?”的思考作交流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区教体文旅委启动“基于数据诊断的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项目建设以来,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积极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监测体系,实现基于大数据环境下的学业监测和诊断分析。

通过两年的实施,我校以“聚焦数据、透视结果、着眼监测”的方式,以提供更多、更好、更精确、更有用的信息于教育质量监测和诊断分析,为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升、教师培养和教育决策创设了新路径。实现了大数据运用教育教学1.0。此外,我们将运用大数据平台,建立面向学生和教师的数据架构,生成高质量的、按需的、动态的数据供给。通过学科课程提取实现学科知识图谱构建,采用基于知识图谱建立题库及命题方式设计。对设计好的知识图谱进行目标数据生成,实现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构架以教师为主导的命题系统。构建学业质量三维分析方法,对数据源进行测量、分析与比较,并根据此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学习表现进行评估和干预。尝试采用“前测+后测”的闭合式教学过程,对教学结果进行监测,真正实现大数据时代下的有效教学新样态。同时,要加强监测数据的研读和诊断,全面准确把握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状况,找准学生学业发展的“痛点”,合理归因,科学施策,靶向改进,形成基于大数据的教学管理改革与提升的相关策略与方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的提升,打造大数据精准教学“平直模式”。有理由相信,基于知识图谱的精准分析,应用于“前测+后测”的闭合式教学圈将带领平直教育大数据运用走进2.0时代。

 

与此同时,平直实小在当下“擦亮姑苏教育品牌、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没有停滞思考与探索。在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在就如何高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寻求突破口。一套可实现“实时采集”、“全面分析”、“全员评价”、“家校共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系统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经过研发与测试已然在平直进入全面实施运用阶段。全体教师参与,体现了全员德育理念,改变了以往“要我评”,转变为“我要评”。

缘起学校申报的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专项课题《大数据时代的学业监测与诊断分析的实践研究》、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和苏州市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知行课程:从“教学体系”到“成长体系”的开发实施研究》项目的相继开题与立项,如何界定项目实施成效?如何科学有序推进实施?摆在了我校教研团队面前。学校便基于区教体文旅委“基于数据诊断的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项目建设契机,启动了建构大数据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数据系统。

平直实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全面描绘学生成长过程,勾勒学生发展轨迹。与教师的日常教学紧密相连,与家长日常教育相连,利于教师及家长引导学生成长发展。提供客观的大数据信息,助于学校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该系统共分为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和学业水平7大方面的内容。与以往其他兄弟学校通用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比,这套新系统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参与者不仅可以是老师,还可以是家长,“在这套系统中,教师、家长既是记录者也是评价者,这套系统还实现了学生日常行为数据的伴随式采集。”例如,周末时家长带孩子参加了一个市级的书画比赛获得了奖项,家长就可以在学生人文底蕴这个板块下,把这一情况记录下来。为了保证记录内容的真实有效,对于像这样的校外表现,需班主任审核通过后才能记载入学生的评价成果。

 

下面我就评价系统构建过程与方法作简要说明:

首先是确定指标。通过聚类和相关性分析,确定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高影响力”活动。通过总结归类,学校将“高影响力”活动分为七个部分:

人文底蕴。评价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等基本要点。

科学精神。评价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价值标准、思维方式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

学会学习。评价学生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方式方法选择、学习进程评估调控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具体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和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健康生活。评价学生在认识自我、发展身心、规划人生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以及参加体育竞赛活动情况。具体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运动技能和运动特长等基本要点。

责任担当。评价学生在处理与同学、老师、家长、社会等关系方面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具体包括团结友爱、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和社会责任等基本要点。

实践创新。评价学生在日常活动、问题解决、适应挑战等方面所形成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行为表现。具体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和社会实践等基本要点。

学业水平。评价学生课程修习情况及表现,以及学科特长及获奖情况。具体包括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和学业水平成绩等基本要点。

 

其次是构建模型。结合相关教育理论,构建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模型,建立了包含7个模块N+个维度的发展情况,全面记录学生校内外的成长轨迹。

家长通过手机端可以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家长也会参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成绩评定,家长在手机端录入事件提交班主任审核;家长可以实时查看学生的成长档案,各维度发展情况一目了然。

所有数据记录均具有写实性、客观性、过程性,注重以学生行为为依据,注重学生成长的过程性与发展性,注重参与主体、评价体系、结果呈现和发展趋向的多元性,注重从数据中挖掘学生未来发展的潜能和倾向,为学生健康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最后是建设系统。依据模型,利用互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分析手段,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

20192月起,平直实小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研发了学生综合素质生成性评价系统的实验版,首次实现了云计算、大数据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深度挖掘教育数据价值,充分发挥“评价过程”的影响力。

 

试行一学期来,该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系统具有以下三点核心作用及特点:

一是真正意义上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着眼于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学习生活轨迹,在此基础上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帮助学生真实地了解自我,并在过程中不断改进提升,发展自我。注重非预期的结果,注重学生发展的增量。

二是评价体现了多元性。参与的主体多元: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维度多元: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与学习生活轨迹,设计7大模块、N+个维度的记录内容,并且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可因地制宜地调整模块与维度。

三是体现了评价的实测性。系统通过对学生行为数据的实时记录,深度挖掘纵向数据,可以实现勾勒学生发展轨迹、预测学生发展趋向、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帮助的功能。

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系统运用效果初现:

一是数据呈现、提升学生发展内驱力。学生日常的文明行为、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都可以积累品格币,光荣榜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

二是数据采集、监测学生学习全过程。本系统结合了“小雅”大数据平台的学业采集分析,与学情诊断功能对接,学生各个学科学习情况,包括日常练习、平时作业都会进行采集分析,精准客观的反应学生的学业水平。

三是数据汇总、记录学生成长路线图。今后每个学期,该系统都将根据记录信息为每个学生生成一份个性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档案。每个评价维度都会在电子智能化成长档案中得以体现,并以时间轴的形式记录存档,为学生最终成绩提供凭证。

平直实小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跟寻道“学生画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毕业前,学校将为每个学生绘制出一份电子智能化成长档案,客观记录该生在校六年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呈现学生的成长轨迹。总而言之,运用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系统的目的只有一个:客观评价、精准定位、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上一条:技术赋能于教育改革——信息化时代如何改变学校教育评价?

下一条: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素质教育督导自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