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历史沿革 > 正文

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校史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05-05 】


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本部位于姑苏区平桥直街99号(平桥直街恢复名称前为五卅路71号),创办于清宣统元年(1909)。初名简易模范识字学塾第三塾,塾址为平桥南堍昭忠祠,有塾师一人,学生三四十人。翌年改名长洲县第三初等小学堂,蒋廷瑜任堂长。

1912年(民国元年),昭忠祠设施药局,左侧洛伽禅院内设私塾。1913年(一作1912年),撤销私塾和施药局,学堂改办为吴县县立南区第四初等小学校,设1个班,学生40人。此后因办学规模逐渐扩大,昭忠祠及左右两侧祠宇被陆续利用。

1916年夏,吴县县立南区第五初等小学校并入,全校设两个学级。1923年改名为吴县县立第九初等小学校。1927年添办五年级1班,并改为完小,改名为吴县县立平直小学校,当时有学生404人。1929年底,因吴县城区划出设立苏州市,改称苏州市平直小学校。但次年苏州市重新并入吴县,仍名吴县县立平直小学。1934年有班级15班(高小6个班、初小8个班、幼儿园1个班),学生834人,教师24人。

抗战初期一度停课。1938年初复校,1943年上半年改称中心小学。19459月国民政府接收学校,翌年改称吴县平直锦帆中心国民学校。19473月,更名为吴县南园镇第一中心国民学校,设16班,学生839人;附设民教部3班,学生104人。19495月,改称苏州市南园镇第一中心国民学校。是年7月,改名为苏州市平直中心国民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办学校,1953年定名苏州市平直中心小学校。1956年,全校有19班(含幼儿园3班),学生1074人,专任教师29人。

1958年试行学制改革,实施“五年一贯制”。

1960年,拓宽平桥直街,拆除洛伽禅院及韦白二公祠前部。滚绣坊私立国基小学并入,为平直小学二院。1961年,被定为市重点小学。20世纪60年代前期,学校贯彻执行《江苏省小学教育若干问题暂行规定》,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两基”训练。政治思想教育主要联系各学科教学,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利用晨会、周会进行。

1968年,改名为苏州市红旗小学,19701972年间,改称五卅路小学。1971年小学改建,昭忠祠和节孝贞烈祠全部拆除,原地建起一幢坐北朝南的两层教学楼(位置从今传达室起并向西延伸)。

1973年,长洲路小学并入,校名恢复为平直中心小学校。

1978年,平直启动二期工程改建,总孝子祠和韦白二公祠余屋全部拆除,翻建成一幢Z字形四层大楼,其中东南面是办公楼,中间在走廊,西北面是教学楼,每层四只教室。同年恢复校长制,并恢复中心小学与中心辅导区,平直辅导区包括平直中心小学校、草桥小学校、三多小学校、长洲路小学校、燕家巷小学校。

1978年以来,结合“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平直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开展“爱祖国月”“文明礼貌月”“尊师爱校月”等活动,号召学生争取“学校里做个好学生,家里做个好孩子,社会上做个好少年”。各学科改革教学方法,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980年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名校”,1983年获“苏州市文明单位”称号。

1984年恢复六年制教学。

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传统项目学校先进集体;1988年学校被命名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1990年燕家巷小学(见附一)并入。1996年在学校附近征地500余平方米,新建1256平方米的四层综合楼,并增添语音室、微机房、阶梯教室和多功能活动室相关教育设施。

19999月,平直辅导区含平直中心、草桥、竹辉小学三所学校。平直中心有小学部28个班级,1513名学生;学前班1个,29名幼儿。全校教职员工70名。

2002年,竹辉小学(见附二)并入。

2006年,经江苏省教育厅确认,获“江苏省实验小学”称号,更名为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

201712月,学校强化前瞻思维,打造校本课程建设高地。以《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校本课程构建与实施研究》为“龙头课题”,有结构、有逻辑地推进学校课程变革。

目前,学校占地面积为11496平方米,建筑面积8271平方米,分平桥直街校区和竹辉路校区两个校区,41个教学班,百名教育工作者传道授业,1838名莘莘学子书海泛舟。苏州市学科带头5人,苏州市青年教师双十佳1人,姑苏区学科带头人22人,姑苏区教坛新苗13人。另有市区级其他荣誉称号22人。

学校坚持环境育人的原则,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提高校园环境文化品位。“心平志直”四字校训镶嵌在学校最显著的位置;以“白居易诗歌长廊”展示儒家思想。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NOC(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教育创新实验学校、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书香校园建设示范点、江苏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体育特色项目学校、江苏省书香校园、2012-2014年度苏州市文明单位、苏州市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先进学校、苏州市学校体卫艺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附一:燕家巷小学

燕家巷小学校址在十全街燕家巷15号。民国时为江苏省立苏州实验小学北院,设有幼稚园。19552月,市实小从三元坊迁往新市路新建校舍后,部分学生以路远不能随迁就读,遂以北院校舍建立燕家巷小学。“文革”初,改名苏州市工农园小学。19731月,燎原小学并入。2月,复名苏州市燕家巷小学。1990年撤销,改为平直中心小学二院,作为幼儿园所在地。

 

附二:竹辉小学

竹辉小学校址在竹辉路养蚕里新村,1987年元月创建,213日开学上课。设一至五年级各1个班,学生144人。19879月,开设8个班,其中小学部7个班,计202人,幼儿园大班1个班,幼儿39人。教师15人。校舍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学校规模设计为双轨制,有教室14间、小办公室4间、附房2间、多功能活动室1间。

学校是为养蚕里新村、竹辉新村配套的小学,1990年完成二期工程,新增教学用房1100平方米。1995年,学校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沧浪区教育局在该校组织全区小学生礼仪教育现场观摩活动。至1999年,学校有11个班级,399名学生,教职员工25名。2002年并入平直中心小学。

 

 

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历任校长一览表

姓名

任职时间

蒋廷瑜

1911

蒋泳元

1927

颜振金

1932~1937

1938~1945

1945~1949

李光素

19499~19502

钱本儒

19502~19512

赵兰坤

19512~19518

(女)

19518~19528

殷传纪(女)

19528~19568

吴家华

19568~1970

李一珠(女)

1970~1973

吴家华

1973~1978

李一珠(女)

1978~19833

韩德华

19833~19887

王华伦

19887~19901

曹小康(女)

19901~19958

王华伦

19958~20028

晔(女)

20029~20098

徐玉英(女)

20098~20178

20178~

 

 

专访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老校长曹小康

口述者:曹小康

访录整理:施晓平

访谈时间:20171224

访谈地点:现代大道东港新村六组团123幢曹家

 

问:能否简要介绍一下您和平直实小的关系?

答:我1940年生于苏州,1959年吴江师范出来后先在双塔任教,1960年暑假调入平直,教中年级语文,先后担任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直到1995年退休。期间除两年借在沧浪区教育局教研室做教研员外,其余33年时间都在平直。

 

问:平直以前的历史您知道一些吗?

答:我入校前的情况不很了解。听一位叫杨家鹤的老教师生前说过,他是1940年到平直工作的,当时苏州被日寇占据,学生是要学日语的。后来他到1982年左右退休,在校时间长达40多年,90岁时去世。

 

问:您到平直的时候,学校的规模怎么样?

答:校园很小,班级也很少。当时是2轨制,平直这边教师只有30来个。后来长洲路小学并入,学校才变成了3轨,再后来逐渐扩大到4轨,现在则已经是56轨了。

 

问:学校有附属幼儿园吗?

答:曾经有过。我到平直的时候,幼儿园已经因教室不够用,搬到吏舍弄去了。“文革”开始大批小学停办附属幼儿园,沧浪区只有沧浪实小还保留。平直位于吏舍弄的幼儿园教室就空关了,教师有的到小学部工作,有的下乡去了苏北。不久号召学生学工学农,吏厍弄幼儿园教室成为学工基地,1972年成为平直的校办厂,后逐渐扩大上升为沧浪区文教局直属校办厂,收益上交区文教局。到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平直又在北楼一楼办了一个工场,做纺织厂的花板。后来上级规定学校不办厂,于是这个小厂也关闭了。

“文革”后,平直曾恢复了一段时间的幼儿园,教师大部分是新派的青年教师,由一位姓侯的老教师负责。教室在北楼2楼,共4个教室,其中2个教室做小朋友活动室,另外2个是午睡室。1990年燕家巷小学并入平直后,幼儿园就搬入燕家巷校区,到1999年幼儿园只有1个班29名小朋友,2名教师,后来就停办了。

 

问:您在平直的30多年时间里,学校的校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我刚去的时候,昭忠祠已经改为大礼堂,这是一座三开间的大厅,外形类似于民居老房子,大门朝东。左边应该是落伽禅院(东侧)、节孝贞烈祠(西侧),右边是韦白二公祠(东侧)和总孝子祠(西侧)。其中,韦白二公祠祭祀唐朝的苏州刺史韦应物和白居易;总孝子祠、节孝贞烈祠分别祭祀苏州府属九个县的历代孝子、历代节孝贞烈妇女。

除昭忠祠作为礼堂外,其余祠宇的房子都用作教室或办公用房。

由于场地实在小,平直一直想扩大规模。所以1971年建造了一幢两层教学楼(就是上面提到的“北楼”),每层4只教室。1978年又在两层教学楼南侧建造了一幢Z字形的楼房(1996年经外立面改造,取名“启智楼”),其中东南侧作为办公楼,中间的“|”是走廊,西北面作为教学楼,每层4只教室,建造时学生临时借长洲路小学教室上课。后来两层教学楼西半部分房子拆除,腾出的场地做操场,东半部分房子做传达室和校办厂。

我做校长的时候,上级提出了学校必须要有“六室一场”(音乐室、图书室、实验室、书法室、美术室、卫生室、体育场)的要求,平直的场地还是不够,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平直就只能做夜校了(当时苏州市职工业余夜校就办在平直)。

于是我们就想到征地。1995年的时候,学校西南侧、西侧地块被规划为住宅建设用地,我们知道后,就带着地图去找当时分管城建的副市长黄铭杰,讲述学校的实际困难。黄市长说要先调查和研究一下,后来同意将这块地给平直,于是动迁了地块上的糜姓、沈姓住户,用人民教育基金建造了一幢四层楼,建筑面积1256平方米,取名“悦心楼”(铭碑上写的是“苏州市平直中心小学综合楼”,落款时间是19962月)。这幢楼也呈“z”字形,通过走廊跟“启智楼”相连。“悦心楼”南面每层有2只教室;北面是语音室、微机房等4只专用教室。厕所移建到悦心楼教室西侧、专用教室南侧。

同时,启智楼的外立面进行了改造,变成现在的样子。

再后来进行第二步扩建,就是将泗井巷南侧龚国钧家的店面房及西侧的一个大院子一起动迁。腾出来的地本来想造室内游泳池,但因故没有建成,就临时做了室外操场。那时候,学生做操要穿越泗井巷。

学校北半部分本来想建造教学综合楼,但北面的商铺业主不同意,说会影响他们通风采光。所以教学综合楼后来就改建到了泗井巷南面,时间是在20042005年,建成后取名为“陶趣楼”,里面有体育馆、音乐室、美术室、科学室、舞蹈房、会议室、报告厅等。校园北半部分那幢残留一半的两层楼则拆除干净,连同西面的场地一起改建为塑胶跑道操场,一圈约120米。

 

问:体育是平直的特色项目,在场地紧张的时候,平直是怎么开展体育教学的?

答:一方面是每天都安排体育活动课,因地制宜开展一些体育活动,如课间操、跑步等;另一方面,平直离苏州市体育场比较近,在学校没有扩建前,曾有好几年,高年级的孩子都到市体育场上体育课。

 

问:平直的体育特色项目主要有哪些?

答:女子体操和游泳。1988年学校被命名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后,就开展这两个项目的学习了。一开始,参加这两个项目的学生都是苏州市少年体校选好的苗子,每届每个类别10来个,他们穿插在平直的各个班级,下午3点前一起参加学校安排的学习,3点后就去苏州市体育场参加训练,晚上教师会到体育场帮他们补语文、数学。

后来我们决定向所有学生普及游泳项目——天热的时候,每个星期安排学生上一次游泳课,每次2课时。虽然很担心安全问题,也怕孩子游泳后伤风感冒,但我们觉得,这样让多数孩子学会游泳,不但可以增强大家的体质,还可以让他们增加逃生技能,还是很值得的。

正因为体育抓得好,我们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体育传统学校先进集体。学校游泳代表队参加市小学生游泳比赛,十多年保持团体冠军的称号。1994年学校获苏州市“体教结合培养人才”奖,19978月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称号,19988月被命名为苏州市特色体育项目学校,并获市人民政府“江苏省十四届运动会突出贡献奖”。

 

问:虽然是体育特色学校,但平直的文化教育也抓得比较紧,这是为什么?又是怎么抓的?

答:平直附近有苏州市实小、沧浪实小,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文化不抓紧,肯定是难以立足的。同时,培养孩子不能只偏重体育,必须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也十分注重文化教育。

在这一方面,我们坚持每个年级都由年级组长把关,青年教师由老教师一帮一师徒结对,一年级、二年级和毕业班精心挑选老师,为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牢固掌握知识打好基础。

 

问:您在做校长的时候,有没有其他印象深刻的大事?

答:我强调要开放办学。因此,1990年我们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贵州路小学、上海市南市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结成姐妹学校。19953月,又与日本琦玉县加须市市立通遣川小学建立友好交流关系,并在校内竖立石灯笼“金石契”。

 

问:对于平直的校训,您怎么看?

答:平直的校训,曾有一阶段改为“勤学苦练”,后来恢复为“心平志直”。这个校训由“平直”这个校名,衍化出“心平志直”这一独特的校园文化,引导全校师生追求朴素的情怀,拥有平和的心境,发展成长为内在高洁、外在质朴的人,强调清白、坦率地做人做事,不浮躁、不功利、不激进,为师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百年来,“平直”两字也深深地在人们心中沉淀,教师坚持抓好管理、服务,学生谨记“做文章前先做人”的先哲理想,读书立志,心存高远,“平直”已成为了学校的品牌和标志。

由于各方面抓得紧,所以长期以来,附近居民、苏医新村、信孚里等处的家长,都把孩子送到平直读书。

 

问:在这样的理念培育下,平直涌现出的知名校友有哪些?

答:比如蒋雄达,19376月生,19496月在平直毕业前夕参军,国家一级演奏员。中国海军歌舞团管弦乐队首席,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中国人民大学特聘教授、大学生室内乐团常任指挥,北京少年室内乐团以及太阳青少年乐团音乐总监、常任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音乐学会会员。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他长期从事音乐创作,发表和录音播出的歌曲和器乐曲400余首,其中40余首作品在国家和军内外获奖。5次荣立军功,20余次荣获嘉奖。他率团赴美国、加拿大巡演成功,获波士顿第四十届国际姐妹城大会“杰出贡献奖”,其艺术业绩先后由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中国报导》《交响世界》等栏目播出。

再如潘厚任,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研究员,1937年生,平直1949届毕业生。从事太空科技工作四十余年,参与我国首批箭载、星载太空探测仪的设计研制和卫星轨道计算,参加我国第一、第二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和卫星系统规划的制定,“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组副组长;曾受聘为国家科委“空间专家组”专家,开展了中美、中德太空科学与应用的合作交流。退休前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副主任兼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在国内外会议及刊物上发表了60余篇论文、报告及多种专著、译著。曾获七项国家和中科院成果奖。

沈八中,1959年生,“文革”期间从平直毕业,美国博康公司资深科学家、技术副总监,20084月获得博康公司杰出工程师奖。长期从事通信编码的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工作,在Turbo码和LDPC码等方面有深入研究。他主持并设计了世界第一片具有高阶调制及Turbo编码技术的卫星电视机顶盒芯片;参与IEEE 802.3an (10GBaseT Ethernet)等的标准制定。在国际著名的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拥有91项美国专利。

顾小杰,19594月生,“文革”期间从平直毕业,后毕业于南京大学。曾任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大使、中国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兼驻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大使、中国驻澳大利亚悉尼总领事等职。

金海鸥,1947年出生,1961届平直学生,苏州市首届民间工艺美术家,苏州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设计分会理事,“中华和钟”主创人。中国科技学院特别嘉奖获得者,多项文化部科技进步奖获得者,获苏州市政府颁发的“江南十大创意策划大师奖”。

陈倩,19871月生于苏州,1999届平直学生,中国女子现代五项队队员,2009年在世锦赛取得历史性突破,成为中国首个女子现代五项世界冠军,也是继钱震华夺得2005年世锦赛冠军后,中国第二个现代五项世界冠军。

此外还有国际游泳比赛金、银牌得主糜彤、沈旦、朱轶,全国体操冠军宋珂等。

 

问:在平直35年,您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就是培养了众多孩子。他们也没有忘记我。1995年我退休,第二年2月,我突然感觉胸部疼痛,伴有低热,挂水后低热不退,只好住进苏大附一院。经钱海鑫医生做CT、胃镜,发现胃部患了恶性肿瘤,开刀后在医院住了两个多月。这期间,平直的教师、毕业的学生纷纷前来探望,送来的鲜花源源不断,病友们都羡慕得不得了,这让我非常感动,也增加了我战胜病魔的信心。我想,虽然当个小学老师、校长,没有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能够有这么多人惦记,我的人生已经没有遗憾了。

 

问:您对平直的未来有什么寄语?

答:我退休之后,平直已经换了四任校长。但不管是哪一任,他们都坚持立足平直的地域历史情况,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依法治教、科研兴校,以把学校建成具有实验性、示范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现代新型学校;坚持以优质均衡的资源培养学生,构建全人教育的模式,以多元的评价规划学生发展,以塑造学生健全、和谐的人格;坚持改革,提高教育开放水平,全面形成与国家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教育体制机制。这些都做得很好。

我相信,在未来的时间里,平直能进一步挖掘厚实的校园人文历史,坚持推进以“三礼四节”系列活动为主要载体的育人品牌工程,继续设计“两体一艺”技能培养的个性方案,设置丝竹古韵、绢宫雅扇等艺术课程、生活日记等生活课程,濡润孩子的儒雅之气,品味精致的“苏式”生活,让平直涌现出更多的优秀学子,为国家振兴贡献力量。

 

 

 

 

专访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1956届校友韩树俊

口述者:韩树俊

访录整理:施晓平

访谈时间:20171230

访谈地点:苏州市姑苏区养育巷99号东泓创业园6号楼

 

问:请问您是什么时间段在平直读书的?

答:1947年入平直读幼儿园(当时叫幼稚班)中班,19567月毕业,在平直整整读了8年书。

 

问:您是怎么会到平直读书的?

答:主要还是因为父亲到这所学校任教的关系。我1944年生于吴县横泾镇(今属吴中区横泾街道),父亲叫韩昌福,师范学校毕业后回横泾教书,当过当地小学的校长,1946年被平直校长黄刚聘为国语和算术老师,同时兼任级任老师(即班主任),新中国成立初期担任过教导主任。就这样,我到平直读幼儿园,再读小学,直到毕业。

 

问:您到平直读书时,学校的建筑、设施布局是怎样的?

答:当时的平直校园很小,东面也是平桥直街,南面到泗井巷,西面比现在要向东一点,北面直抵一条小河,叫平直河(后来淤塞)。

校园可以分成南、中、北三部分。北部最东面是一排小房子,用作音乐教室、木匠间等,向西是前操场,再向西是大礼堂(其实是祠堂的大殿);大礼堂西侧有后操场,上面有沙坑、竹竿,后操场东北角有体育用品室和幼稚园。

中部最东侧是校门和传达室,向西有一块纪念碑,那是民国十八年十月,平直小学校校友会为纪念平直成立20周年而立的;再向西有教室、图书馆、教师办公室,最西面是一幢两层楼,楼上楼下都有教室;两层楼的北面还有一座厕所。

南部是一排教室。

当时的办学规模不大,每个年级有23个班。

 

问:当时的办学条件怎么样?

答:那肯定是比较艰苦的,跟现在根本无法相比。当时资金紧张、物资紧缺,打铃靠校工陆叔叔用手摇铃解决。教室里,桌子是旧木头做的双人课桌;至于座位,三年级以上坐有靠背的小椅子,一二年级坐的小板凳则是就地取材,用祠堂里的牌位做成:一块长一点的木板做凳面,两块短一点的木板与凳面垂直钉在一起,就成了凳脚。把凳面翻过来可以发现,有的牌位上的字还没刨去,都是“考妣XXX之位”、“先祖XXX灵位”之类的字,如果用手指去抹那字上满是灰尘的金粉,手指就会变得金不金、灰不灰,洗也洗不掉。

 

问:在思想教育上,当时主要强调什么?

答:首先是强调爱新中国,渗透在各项教学活动中,比如教唱“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还教一首歌是“地主搭仔农民,到底啥人养活仔啥人”。

那时候,“政治思想”已成为评定学生操行品德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比如我1949学年度第二学期的成绩报告单上,出现了级任老师谈静钰写的“爱祖国”三个字;二年级成绩单品德状况栏专门辟出了“政治思想”一项,还是谈老师写的评语,第一学期写的是“热爱祖国,同情农民,拥护土改”,第二学期写的是“认识新中国的伟大可爱,敬爱志愿军”。三年级时级任老师姚培益在“政治思想”一栏里写的是“认识新中国的伟大可爱”(第一学期)和“热爱祖国有具体表现”(第二学期);四年级级任老师杨家鹤写的是“敬爱领袖”(上学期)、“敬爱毛主席和共产党”(下学期)。

 

问:您对平直的教学模式有怎样的认识?

答:我觉得很开放,比较注重多方面发展。

比如老师让我们向报纸投稿。那还在我读二年级时的事,当时全校小朋友们省下了一些零用钱,捐给志愿军购买飞机大炮,教我语文的彭家敏老师就鼓励我和另一位华姓女同学一起写成文章,并帮我们投给了《新苏州报》。没几天,彭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拿出一封《新苏州报》寄来的信说:“你看,报社回信了。”信上的意思是我们的稿件收到了,只是近期不再宣传捐飞机大炮这事了,所以不能用了,还让我继续为报社投稿。

再如读四年级时,学校推荐我到市少年宫(在苏州公园里)参加航模小组学习,从弹射飞机模型做起,一直做到有发动机的飞机模型(电池+螺旋桨,可以飞较长时间),直到我读六年级。还有同学被推荐去少年宫参加朗诵、舞蹈、乐器小组学习的。

学校也注重锻炼孩子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比如我曾被学生会服务部聘为图书管理员,聘书我至今还保存着。在我六年级的时候,苏州市组织过一次小学生集体坐火车的体验活动。火车专列由苏州站开到望亭站,除火车司机外,乘客、管理员全部是小学生,我被聘为“客运值班长”,负责在候车室通向站台的地下通道里指挥小朋友们通过,维持纪律,保证安全。列车启动后,我和另一位佩戴列车长符号的少先队员一节节车厢来回走动,检查并维持列车秩序,也给有需要的小朋友们一点帮助。

 

问:当时老师管得严吗?

答:应该说是比较严的。当时的班主任称“级任老师”。到大礼堂参加活动时,如果孩子们吵吵嚷嚷,级任老师就会让他们安静下来,甚至用吹哨子来警告吵闹的学生。

我的父亲作为教导主任,管学生更严,孩子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熨斗”。再吵再闹,只要一声“熨斗来哉”,全场就会奇迹般地鸦雀无声。

当然也有奖励机制,比如发给奖状,我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其中有小32开本大小的淡黄颜色的毛边纸奖状,学校刻钢板自己印制而成,使用的是三套色:底版上镂空的“奖状”二字是红色的,四周一圈饰以风铃或叶片的图案是紫色的;手书的文字用蓝色。奖状上还有朱红的校钤和校长的朱印。

还有进行物质奖励的。我二年级下学期获得年级第六名(全年级70人),奖到一张电影票,记得影片讲的是蚂蚁王国的故事。

优秀的学生还可以跳级,这是当时最大的奖励机制。记得读四年级上学期的时候,一位叫蒋林生的同学因为读书用功,成绩优异,学校就让他跳级去五年级了。

 

问:对平直哪位老师印象最深?

答:除了父亲,就是彭家敏老师了。应该说,彭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教我的时候从新苏师范毕业不久。她中等个儿,说话和蔼可亲,对学生要求很严格,课上得特别生动,同学们都喜欢听她的课。到五年级时,彭老师还是我的级任老师,六年级时就当教导主任了,后来在平直小学和沧浪实小当校领导,从沧浪实小副校长的岗位上退下来的。我至今还保留着她给我批改的作文本。建国初期,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能鼓励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撷取题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报社投稿,这对学生无论是思想认识还是写作技能的提高,都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还有姚培益老师,当年她是一位年轻漂亮的教师,长波浪的烫发,脸上总是露着微笑,如今我还保留着60多年前她和我以及一位女同学的合影。重读姚老师在成绩报告单上给我写的评语,老师当年对学生的关爱之情让人心暖。

周席丰老师给我的印象也很深刻。当年他在苏州市体育界很有名气,退休后在老年体协仍有一席之地,是第一届(1979-1985)苏州虎丘老年长跑队的副队长。

 

问:当时学习是否紧张?

答:还可以。记得那时候上午上4节课,下午至多2节课就放学了。一天56节课中,有的还是活动课。所以当时我们玩的时间很多。

 

问:当时活动的项目有多少?

答:粗粗算算有100多种,其中有使用玩具的活动,也有徒手的。

那时候物质匮乏,玩具大多是大家自己动手制作的。比如竹木制品有摇鼓咚(摇荡鼓)、飞机模型、竹蜻蜓、竹弓箭、水枪、竹制手摇机关枪、噼啪枪(湿纸当子弹)、七彩游戏棒、弹皮弓、木制积木、兔子灯、贱骨头、菱角等,纸制品有洋画(洋片)、纸三角、飞镖(纸箭)、鹞子(风筝)、降落伞、万花筒、不倒翁、虎脸子(面具)等;与动植物有关的有斗蟋蟀、养黄雀、粘知了、养叫哥哥、养蚕宝宝、凤鲜花染指甲、玩梧桐子等……

游戏有徒手游戏,如抢三十、指五官、猜中指、玩手影等;有简单游戏、多人游戏,如练眼功(砖头)、滚铜板、打弹子、削水片、车铁箍、变戏法等……真是应有尽有。

问:您读书时平直的体育教育情况是怎样的?

答:记得我读幼儿园时,就看到体育老师周席丰带学生玩叠罗汉,下面4个学生,上面2个,再上面1个,叠得跟房顶一样高。

因为学校场地小,操场其实不过一个半篮球场那么大。周席丰老师科学组织,常常带领我们以“螺蛳钉”形来跑步,从一个点开始,以这位同学为中心,其他同学跟在后面绕着跑圈,圈子从小到大,最后整个队伍跑成一个大圆圈,全部人马统统有秩序地团在这个大圆圈里,这种跑法画一张路线图,就像一只“大蜗牛”。等到大圆圈形成,再让末尾那位同学转过身,以他为中心,全体人马转身向相反方向跑,不一会儿又绕出一只“大蜗牛”。周老师能同时指挥两支队伍各自跑出两只“大蜗牛”,让小小操场上跑步的人达到饱和状态,好几个班级的同学都一起参加进来。

当然也可以打乒乓球、羽毛球;但没有排球、篮球,只有小皮球,那要到大礼堂西面的后操场去踢。因为场地太小,最可怕的是一脚球就飞出了围墙,那得赶紧向东穿过大礼堂,冲出校门,经过平桥直街,拐个弯在现在十梓街的地方去找皮球。要是皮球正好滚到平直河里,那可就惨了。

 

问:您觉得平直的特色除体育外,还有其他的吗?

答:还有双语、日记教学,这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比如日记教学,师生共写日记,共作心灵的交流。

“每一天写的东西就是一颗珍珠,这颗珍珠可能并不是很圆润,很光亮,但是你把这一颗颗珍珠串起来,就是一串美丽的项链”(朱永新语)。可以说,60年来,以至100年来,平直的日记教学、双语教学、体育教学,以至平直整个的教学,就是一串美丽的项链。我相信,平直未来的教学,将是一串更为璀璨更为夺目的项链。

 


上一条: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简介

下一条: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