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进展情况及初步成果
学校文化创新、生成的形成过程,是学校文化在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遵循一定生成规律和机制,自我文化特质不断形成、演绎和传承的过程。在一定的学校文化价值观的指引下,学生评价不能仅仅关注学业发展进步,而是对学生个体变化和发展的综合评价。学校根据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要求,尝试整体建构“实时采集”“全面分析”“全员评价”“家校共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体系。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为主体,采用大数据技术及校本化评价实施为两翼进行研究。在师生教育教学互动的情境中,通过评价促进学校文化的创生。
1.课题进展情况。校本化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实施,根据校情及学生培养目标,以基础性教育发展目标为依据,合理选择我校学生评价具体内容及要求,制定校本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指标进一步细化为可操作的二级指标等具体可考察、可评价的评价要素与评价要点,提高评价的操作性。学校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和“学业水平”七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同时,学校加强各要素之间的整合,使各要素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能够相互辅助与促进,共同作用于学生评价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综合性评语和等级两部分。综合性评语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评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与不足,突出学生的特点、特长和潜能,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等级是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作出评价,结合学生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7个模块“N+”个维度的“箬竹币”获得情况,分别给予“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的认定。
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等级的确认采用赋分制,依据学生成长事件的等级进行赋分。不同级别赋分有所区别。共分为七个级别十八个等次。如校级一等奖,赋6分,区级一等奖赋8分。此外,该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鼓励家长参与评价。学生家长每月可以对学生在家行为进行评价,最高赋5分。基于大数据系统分析,从主观评价转向精准的数字化客观评价,实时反馈动态评价。目前综合评价素质体系以鼓励为主,仅有加分渠道。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初步成果。改变教师评价观念,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增强,帮助学生记录成长性足迹,也帮助教师记录教学发展轨迹,相互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家长共同参与到教育中,全面记录学生校内外的成长轨迹。此项研究入选姑苏区申报的教育部《2022年度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和第四批苏州市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
二、后续设想
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工作中,对基于大数据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发实践的过程性经验进行理性层面的规律性总结和典型案例的实证性验证。